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热带海岛高校开展群体活动的探索和实践——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05年11月10日 10:03 

海南大学位于海南岛的北端海口市海甸岛上,占地面积3000亩,是海南省唯一一所综合性大学。学校现有教职工1300多名,在校学生16000余名。作为海南省与教育部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重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学校领导对“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体育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学校根据现有场地设施师资条件和位于热带海岛的气候环境特点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群体活动,为学校体育的发展和促进校园周边社区全民健身活动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1、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以人为本,因地制宜,以游泳教学为核心,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开创“1+1+2”体育教学新模式。

海南属于典型的热带气候,夏季时间长,日照强烈,这些气候特点给学校的体育教学带来不少负面影响。因此,大胆探索适合海南地域环境特点的体育教学与管理新模式就成为学校体育工作中的重点。从1998年开始,学校根据热带岛屿气候的特点,对原有的体育课教学内容进行了大幅度改革,调整了原来的教学计划,确立了以游泳教学为核心的体育教学内容,制定了“海大学生,人人学会游泳”的教学目标和实行学生体育素质全面发展的教学新模式,逐步形成了鲜明的教学特色。

学校创建了“1+1+2”体育教学新模式。所谓“1+1+2”体育教学模式,就是将大学本科学生的两年必修体育课程,以游泳教学为轴线,兼顾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体育专长,按照游泳特色教学目标的要求分为4个时段,并将游泳课程合理地贯穿到4个学期中,分别实施不同的教学内容。在第一学期,对全体新生进行游泳技能测验考核,掌握学生入校时游泳技术现状,为第二学期教学分班做好准备。同时,通过游泳测验摸底,摸清会游泳同学们的体能基础,为后期制定游泳教学侧重点提供了重要依据。进入第二学期后,大幅度提升游泳课在体育课总课时的比重,使之占总课时的72.2%。同时根据第一学期入学测验情况,按年级、跨学院打乱原教学行政班,将不会游泳的学生编入游泳学习班进行游泳强化教学,将入学时已初步掌握游泳技能的学生编入游泳技能提高班或球类班进行综合学习,重点进行泳姿、速度和耐力等训练。第三、第四学期在继续适量开设游泳课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体育专长以及学校场地设施及师资条件重新分班,进行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木球及健身、健美、武术、散打、太极拳等选项课教学。在第三、四学期的游泳课教学中,对学生的游泳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已熟练掌握蛙泳技能的学生,还要学习第二和第三种泳姿,继续提高游泳技能。在四个学期的体育课程学习结束后,对游泳仍然不及格的学生,要求在三、四年级期间必须进行重修和重考(经医生证明不宜下水的病、残、弱学生可免考游泳)。

通过多年来的“游泳特色教学”为核心的体育教学改革以及“1+1+2”体育教学新模式的全面实施,既培养了学生在水中生存自救能力,又使学生在游泳中获得了成功的乐趣,达到健身、健心和健美的效果,同时使学生掌握一种甚至几种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体育技能,培养了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与能力,使“终身锻炼”的意识在学生中得到了很好的确立。学生从入校时不会游泳人数占79.4%,到游泳教学课结束后有超过93%的学生学会了游泳,身体素质普遍有了明显提高,达到了教学预期目标。

2、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体质健康,实施“个性化教育”,开设新项目,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推行课外体育达标“日、点、卡”制度。

在组织实施“1+1+2”体育教学新模式的同时,学校还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原则,有计划地为不宜下水游泳和从事剧烈体育运动的“病、残、弱”学生开设木球保健课,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进行相应的体育锻炼,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增强这部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活动能力,培养他们终身参与锻炼的意识,木球是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有“平民高尔夫”之称,在对“病、残、弱”学生开设木球保健课的同时,学校还成立了校木球代表队,并在全校学生中推广该项目运动。学校木球队在国际和国内比赛中屡获佳绩,木球竞技水平在中国大陆及东南亚地区有较高的知名度。

针对不开设体育课的大三、大四学生,学校推行体育达标的“日、点、卡”制度,已坚持10年,深受高年级大学生的欢迎。所谓“日、点、卡”制度,是将每个星期五确定为“体育达标测验日”,早上6-8时,下午5-7时,在运动场设立的“达标测验点”,学生凭贴有本人相片的“达标测验卡”去参加身体素质测验。如测试成绩不合格,不满意,可不予登记,允许学生多次测试,选择最优成绩登记签章有效。此项措施充分调动了学生在课外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要我锻炼”到“我要锻炼”观念转变。我校于2001前实施“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2002年开始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稳定在97%的水平上,达到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A级标准。

3、以体育俱乐部管理模式为依托,把课外体育锻炼纳入教学管理之中,形成课内外一体化管理模式。

海南大学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于2000年9月在海南省文体厅的直接指导和支持下挂牌成立,至今已管理运作5年。俱乐部按新型会员制度模式运作,其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在校学生和校园周边地区青少年有序地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努力实现体育运动由课内学习向课外延伸。一方面,学校把开展体育俱乐部活动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工作内容抓落实,在课程设置、课程结构、培养目标等方面与体育俱乐部活动相协调,以单个运动项目“协会”的形式进行课外锻炼和训练;另一方面,学生或社区青少年依据自己的体育特长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加入不同的单项运动“协会”进行锻炼和技能学习,真正掌握一项或几项终身锻炼身体的方法,使体育锻炼成为青少年的生活需要。目前,学校已成立了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木球、健美、武术、太极拳等多个单项体育协会,发展会员10000多人,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群体活动的开展。

青少年俱乐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生事物,俱乐部的创建给一方青少年提供有教师指导的课外体育活动空间,这块空间给青少年活动提供合理、安全、规范、健康、科学锻炼条件。既促进本校学生课内外一体化进程,又带动周边中小学校和社区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开展,实现良性循环机制,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利用学校体育教学的空间和余暇时间,体育俱乐部安排有经验的教师组织开办青少年感兴趣的群体项目培训班,如游泳、网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等兴趣班,裁判员学习班等。结合海南大学游泳特色教学课程开办的课外游泳培训班,每个暑假期至少让400多7至14岁少年儿童学会了游泳。体育俱乐部是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纽带。

为了加强对俱乐部的管理,制订了多项管理的规章制度,印制了专门的会员证,会员可凭证在海大各个运动场馆池享受到免费或最优惠收费的服务。俱乐部还出版发行了我国第一本面向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教材《体育培训指导》,这部由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发行的近40万字教材一出版,就受到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欢迎。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和海南省文体厅有关领导于2004年、2005年两次对海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进行实地考察指导,对俱乐部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高度评价,俱乐部已被评为“全国先进体育俱乐部”,将在南京全运会上受到表彰。

4、大投入建设良好的体育设施,以功能齐全的体育场馆池吸引人;大宣传营造浓郁的体育文化氛围,以现代体育功能和价值取向激励人。

海南大学属热带岛屿型大学,校园环境优雅,可利用空间较多。学校已投入4000万元建设体育场馆池,建设总面积已达90016.76平方米。全校学生人均7.3平方米,已超过教育部本科水平评估A级标准。海南大学已拥有海南省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运动设施。学校运动场馆设施包括2个标准田径足球场,其中一个为高档次有万人看台塑胶跑道田径场;1个多功能体育馆,15个篮球场,15个排球场,7个网球场,1个木球场、1个健身房,1个乒乓球馆,1条健身路径和单、双杆活动区,4个游泳池以及老年教工活动场地。优良的体育场馆设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师生员工和校园周边地区青少年投入到锻炼和健身活动中来。

在大投入建设运动场馆的同时,加大体育宣传的力度,努力打造具有海大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积极倡导全民健身运动。高度重视体育文化的宣传,全力营造浓郁的体育文化氛围。校园网络上,体育是一个热门的话题;每年一届的校运动会成了全校师生员工互动的联欢节日;在校园各个运动场馆醒目位置设置了具有强烈感染力的体育文化宣传标语:“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激情燃烧岁月,运动美丽青春”、“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我长寿”、“海大学生,人人学会游泳”等激励人心的口号。这些体育文化宣传口号,不仅体现学校发展全民健身开展群体活动所倡导的一种现代体育理念,而且也充分反映出海大师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时代精神风貌。

5、面向社会全面开放体育设施,面向社区积极开展体育服务,努力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的局面。

在保证正常体育教学、训练和群体活动的前提下,学校的运动场、馆、池面向社会全部开放。免费开放是篮球、排球、足球、木球等场地,收费开放的是体育馆、游泳池、网球、健身房和乒乓球房。但这种收费较之社会上体育场馆的收费更低,办理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入会手续的社区会员,在各个运动场馆可享受到更优惠的收费价格。

同时,学校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体育知识技能专长,在努力搞好学校正常体育工作的前提下,经常组织体育教师深入到机关、厂矿和企事业单位辅导健美操、太极拳、武术、篮球、排球、足球,担任体育竞赛裁判,组织基层单位比赛、训练运动队等活动。海南建省以来,海南大学已承办三次全省直属单位综合运动会,每次运动会都有近70个直属厅局组队参赛,参赛运动员达数千人。据不完全统计,我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自成立以来,组织举办各种体育项目培训班,承办各种社会比赛和运动会共计40余项批次。每天课外活动时间来海大进行体育活动的社区青少年达300人次,周六、日更达500人次,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同时,通过对外开放也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近5年,学校体育部利用对外开放服务的收益金,已投入150万元用于体育场馆的设备改造和维修方面。在学校不拨给专项经费的情况下,通过对外服务的收益,实现学校体育场馆池的正常运转并滚动发展学校体育,这在全国高校尚不多见。

6、积极承担国民体质监测和体育人才调研任务,深入探索海南省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途径,为海南省体育发展作贡献。

海南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于1999年在海南大学挂牌成立,这是全国唯一将体质监测中心挂靠在高校的省份。2000年,在省文体厅的直接指导下,中心按照总局的部署和要求,组织培训了海南省第一批体质监测技术人员,配合海口、琼山、琼海、乐东、儋州5个市县,圆满完成我省第一次较大范围的国民体质监测任务,出版了我省第一本体质调研专著:《2000海南省国民体质监测研究报告》,38万字的研究报告填补了我省在体质研究方面的空白,对我省不同类型人群的体质状况作了较深入的探讨,取得一批重要成果。2005年,第二次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已在我省展开,监测中心已配合省文体厅领导和受测市县,完成了前期的人员培训、中期的体质监测、检查指导等工作,现已进入后期的数据上报整理、分析研究阶段,预计在今年底前可完成全部工作任务。

海南大学体育部是一个团结协作、凝聚力强、战斗力强的优秀集体,有一支能攻关、富有探索精神的体育科研队伍,在学校和省文体厅领导的支持下,海南大学成立了我省第一个体育科学研究所,并卓有成效地开展体育科研工作,科研方向主要面向海南省的国民体质、群体活动,体育旅游和竞技体育发展方面,紧紧围绕海南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做文章,取得一批重要成果。洪家云博士完成的论文在体育界最高学术刊物《体育科学》发表,肖霞博士承担了体育总局社会科学重点课题,王公法硕士完成了海南省建设文化强省的重点攻关课题,肖水平教授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获海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个人获体育总局授予的“全国群体科研先进”称号等,海南大学体育教师的科研成果备受省体育部门的重视。最近,国家体育总局部署在全国进行体育人才调研,省文体厅领导指定海大体育教师参与调研工作,海南大学将协助省文体厅最终完成“调研总结”、“分析报告”、“发展规划”等三个关于人才调研的文件。三个文件将对我省体育人才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前景进行规划,将对我省体育人才建设和体育事业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7、雄关慢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低谷回眸,心意犹足,登高瞻前,任重道远。成绩已成过去,更高的目标在期待着我们。

经过多年的努力,海南大学进入了全国高校体育工作先进行列。近年来,学校群体活动生龙活虎,竞技体育多次在全国、华南地区和海南省的体育比赛中获奖或拔得头筹。海南大学于1996年和2000年两次被国家教育部授予“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全国优秀高等学校”称号;于1997年获国家体委、国家教育部联合授予“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全国先进单位”称号;于1997年、2001年和2005年三次荣获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于2005年获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优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称号;海南省委、省政府,海口市委、市政府于2000年授予学校体育部“精神文明单位”称号;学校体育课程被评为海南省首批重点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游泳特色教学改革实验研究”课题获得海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学校体育部于2003和2004年两次被学校评为教学先进单位。

如今,自觉进行体育锻炼和活跃的体育文化氛围已成为海南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每天一到课外活动时间,学校运动场就出现人人争相锻炼、个个挥洒激情的盛况,海南大学在体育教学和群体管理方面的创新、探索和实践,也充分显示出全校师生和衷共济、自强不息、改革进取、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成绩已成过去,更高的目标在期待着我们,我们将一步一个脚印,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领我们的思想,为构建一个文明、健康、和谐的海南大学而努力奋斗。

海南大学体育学院
  •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人民大道58号 ( 邮编:570228 ) 
    综合办:0898-66279235  教务办:0898-66279234
    美工支持/中旗网络
  • 友情链接 北京体育大学 上海体育学院 武汉体育学院
    海南大学 海大体院